欢迎访问上海市浦东新区硬笔书法协会!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正文

当代名家|沈鸿根

时间:2018-10-29 11:41 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1974次

展翅云天弄艺霞

 ——解读“四栖”书法家沈鸿根


 在书法界,沈鸿根这个名字“点击率”颇高。他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成名以来,德惠八方,艺业精进,声名日隆,驰誉海外。我与沈师交往二十余年,对其艺为人较熟,现不揣浅陋,试作解读。

 沈鸿根,别号江鸟,1943年12月生于上海,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书画协会副会长、上海市硬笔书法家联谊会主席、中国硬笔书法协会荣誉副主席、济南大学兼职教授、江西行政学院和洛阳外语学院客座教授。善诗文、精书法,旁及书法理论与教育,且各有建树。故被誉为“四栖”书家。

                        著名书法家沈鸿根先生为锦州市艺术科技研究会题词

一、诗人

 观当代书界,书家书作绝大多数都是抄录唐诗宋词,且不论内容与形式上是否统一,单就反复抄写李白诗、杜甫诗来看,不免单调乏味。但沈鸿根不这样,他精研传统格律诗,成诗数百首,自吟自书,将自己的情感世界多层面的表达出来,自然不同凡响,“书为心画”,心迹化为书迹;“诗为心声”,字里行间洒落才情。诗书合一,交相辉映,独具特色,饶情趣,见个性。沈作诗,除了诗书一体化,以手写心外,主要还是抒怀抱、发幽思、展才志,而非仅仅作为书法的文字载体。

 近来,笔者择一静处,细细地品读了六十首沈诗,清词丽句、雅韵深情,让人沉醉。如《泛舟大明湖》“古柳隐高阁,长湖接远峰。泛舟碧水上,意绪若飞鸿”。“隐”、“接”二字出,为山水传神写照,意境清远,神思悠然,大有唐人风致。又如《寒江》:“寒江映冷月,白露侵黄花。世味淡如水,人情薄似纱。”对仗工整,用词精当,难得形象而又真实地写出了诗人在“文革”中的感受。再如《寒花》:“独抱幽芳自守真,岂随黄叶落风尘。秋深林谷无人迹,寒水一潭月半轮”。凄清、孤独、高洁,完全是夫子自道自画,很有柳宗元《永州八记》的情味,又如《作草》:“诗文懒得与人同,楚调自歌冷月中。偶尔晴窗闲作草,墨龙破纸欲腾空。”楚调自歌、懒与人同,表现了他那“独标风骨艺坛上,濯古来新成一家”的审美理想与艺术追求。还如《狂草》:“龙腾纸上气如虹,行笔连云又带风。吞吐大荒真力满,山横海立绝长空。”字字气足,句句力满,若潘天寿画,似李太白诗,如公孙大娘舞,动感强,气势大,使人想起了“颠张醉素”,瑰丽雄壮,具有崇高美。

 沈诗都是有感而作,加上深厚的学养,高尚的人品,故不论风格的空灵清幽,还是境界的宏阔雄奇,无不格高而情真,韵雅而意远,如品檀香橄榄有味。

二、理论家

 几十年来,笔耕不已。沈师著作等身,先后出版了60多种字帖和专著,流传海内外。这些书摞起来,不仅是个可观的计量高度,还有一个相当的“学术高度”。早年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出 版的《行书概论》和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书法章法》,因前无古人,填补了当时书法史上的一段空白。《行书概论》,立论详实,具体入微,于行书的源流、特征、用笔、结构、章法,以及学习方法、创作要求,名帖欣赏等,一应俱全,且理论联系实际,成为书法津梁。《书法章法》,则从美学角度对章法的原理、布局、贯气,幅式等进行系统阐述。当代名家韩天衡先生赞此书:“角度新、自成体系,很有学术价值。”

 在硬笔书法界,沈鸿根堪为领军人物,其《中国钢笔书法艺术》一书,传道、授艺、审美,开创了硬笔新天地,曾荣获首届全国“金钥匙”图书奖与华东优秀教育图书奖。前些年,他又完成一套10本二百万字的巨制“中国书法名作鉴赏系列”,古今中外,正草隶篆,软笔硬笔,尽在其中,蔚为大观。作者从创作学、美学、史学角度进行评鉴,既赏优又指疵,书出版后,反响很大。

 纵观沈之书法理论,最大特点是,不尚空谈,不弄玄虚,理论联系实际,即便涉及高深难解的批评学、美学问题,也被他融而化入创作学中,好在通俗易懂,文笔优美,恰似散文。

 著书立说,成果如此丰厚,这在中国艺术界少见,恐怕连国外也不多吧。难怪菲律宾《商报》把沈师作为文化名人整版向世界介绍。

三、教育家

 早在二十多年前,执教上海文化生活技艺专修学校时,沈师就为一些艺术院校编写了毛笔与硬笔书法教材多本。由于理论和创作素质高,故所编教材深入浅出,颇受广大书法爱好者,甚至书法家的欢迎与重视。另外,还应邀到全国各大学讲学。面授加函授,再加上公开出版的数百万册的字帖、专著、教材,泽及九州,桃李满天下。为此,他被聘为无锡书法艺专书法导师、洛阳外语学院和江西行政学院客座教授、济南大学兼职教授。由于施教面广,受益者也多,特别是硬笔书法,当今硬坛一些翘楚人物,或多或少地得到沈之嘉惠,春风夏雨,教化之功不可没。

四、书法家

 不消说,沈鸿根主要以书法名世,软硬兼施。行草宗“二王”,兼及宋四家,智永、杨景度,于明末大家王觉斯、现代名家沈伊默等亦有所取,博涉多优。楷书与隶书上溯汉魏,在继承中化合,别开生面。沈书一如其人其诗其论,皆求高标,贵在独创,个性强,人称“江鸟体”。

 成就比较突出的还是行草书。他的行草书,早年狂放,“百炼钢为绕指柔”,近年书风趋于“平正”,“醇雅”、“冲和”少激少厉,风归渐远。

 沈行草书得王羲之三昧的是:动、遒、润,以能转益多师,出于本性,自成一家。所谓“动”主要表现在单字如划上十字格,很少平直对称,大多呈现或大或小的左右摇曳之姿,上下窜动之态,“妙处在于不隐”。所谓“遒”,主要表现在用笔常令笔锋在点画中行,行笔取涩势,只在转折顿笔处,才中锋辅以侧锋,虽笔画粗细变化不甚大,但起倒运行自然,每每入木三分,力透纸背,少外露,多内含,有弹性,有力度,有韵味;加上字的结构,往往内紧外松,成团抱状,组成一种团结不散的结构力,含筋抱骨,势圆力遒,耐人寻味。

 所谓“润”主要表现在笔滋墨润。大概江鸟属水,字中亦多水,少枯笔燥锋,只因能用腕力与指力控制泄墨量,故纸上墨迹不臃肿、不滞留,圆融润泽,流动宛转恰似珠走玉盘。

 沈氏的楷书和简隶,也渐为人赏识。其楷书以《张黑女墓志》为底,熔智永、钟繇、王宠为一炉,笔短、势展、意长,雅韵欲流,别具一格,简隶不与人同,亦隶亦楷,亦行亦简,又巧妙地掺入篆书圆拓笔法,极有创意,面目一新。至于篆书,尽管偶而为之,因把金文当行书来写,随意流便,结体不那么严谨拘束,线条每每一波三折,化工笔为小写意,亦很可观。

 稳中求变,变中求异,异中求韵,韵中求趣,趣中求神,这是“江鸟体”成名之道,加上人品高洁,知识渊博,于是“下笔时常花雨纷”,几欲“风骚独领艺坛上”。沈师修艺不辍,悟道在心,风骨独标,驰誉艺苑。美国陈洁博士因此撰文称之为“书法大师”,沈师自称不敢当。但我以为称名家尚可,称大师为时尚早;而书坛有“三沈”之说:沈尹默、沈鹏、沈鸿根,若凭成就、凭影响、凭才情,“三沈”并立,或许并没有什么不妥当吧。

江鸟诗选

步月

欲将心事付清吟,霜菊香幽竹叶青。

还是秋风知我意,牵衣月下步空庭。

堤上

不宁心绪欲吟诗,正是风清月白时。

堤上缓行消杂念,长湖如睡柳如丝。

雷雨

日色黯然天地昏,乌云翻滚压申城。

迅雷震屋壮词采,豪雨洗心除俗尘。

落笔

落笔有声气势雄,烟云起处字成龙。

他年若遂平生忘,铁马金戈唱大风。

玉兰

花放枝头二月春,皎然疑若玉雕成。

并非丽质标高格,自有冰心不染尘。

杏花何处

江南二月雪消融,自古杏花春雨中。

春雨江南今又是,杏花何处逐东风?

姜白石

梅香竹翠欲销魂,何况霜天秋水生。

词采清刚凌冷月,欣然命笔创新声。

秋瑾

秋风萧瑟越山涯,诗落鉴湖惊暮鸦。

豪气冲天剑下起,一腔热血化丹霞。

李长吉

郊外云波诡谲处,囊中鬼怪蹁跹时。

须知翠烛甲光句,尽是呕心沥血诗。

画梅

漫将健笔写寒梅,如铁劲柯倔不回。

纸上疏花方点就,冷香一缕袭人怀。

苏东坡

文雄百代笔生花,风雨一生到海涯。

多少豪情付铁板,大江东去浪淘沙。

狂草

龙腾纸上气如虹,行笔连云又带风。

吞吐大荒真力满,山横海立绝长空。

访古寺

山路多空翠,沾衣湿晚风。

心知古寺近,耳畔闻禅钟。

月是旧时月,风非昔日风。

春随流水去,一梦坠心中。

烟水

晚风拂袖立柴门,似有若无梦一痕。

三月江南杨柳岸,迷离烟水最撩人。

天都峰

千寻绝壁摩苍穹,峡谷雄鹰逐大风。

铁骨傲然云外立,天都峰上一青松!

幽兰

幽花对月发清思,翠带临风饶逸姿。

九畹雅怀人不识,素心如玉我深知。

咏梅

傲霜斗雪见精神,羞与群芳争一春。

月下幽香水畔影,清姿逸韵出凡尘。

入梅

天气入梅晴不开,篱边墙角湿生苔。

蜻蜓穿柳低飞去,湖上阴云带雨来。

寒月

寒月一轮数点星,深宵犹自立中庭

沁人时有暗香至,唯独梅花知我心。

临洮

天际远山一脉连,陇中黄土筑高原。

长桥飞架洮河上,满耳秦腔落日圆。

李白

飘然白袷出凡尘,诗酒风流终一生。

醉笔逸思惊大内,青莲原是谪仙人。

鲁迅

健笔凌云意纵横,燃犀烛怪有雄文。

一生热血献华夏,铁骨铸成民族魂!

三清山

奇峰林立石峥嵘,更有飞泉映彩虹。

步月诵经何处好?松风拂拂三清宫。

苏仙岭

白鹿洞前尽翠微,苏仙岭上夏云飞。

溪声一路行吟久,驻足只缘三绝碑。

精神

高山大海育真魂,松有劲姿梅有芬。

书画从来求气韵,人文自古重精神。

树大

树大休遮日,山高不碍云。

萧斋书百卷,笔墨共絪缊。

天风

天风挟雨至,拍岸惊涛回。

巨石海边立,日鸥浪上飞。

新茶

书斋幽静月明中,毕竟新茶味不同。

嫩绿一杯方泡就,清香四溢漾春风。

诗人

秋水半泓汀草黄,石边瘦菊独凌霜。

长衫一袭松阴下,手执楚辞问夕阳。

怀素

风起云飞变态殊,青龙自虎各争途。

素师醉后每题璧,一派天机信手书。

初夏

遊目聘怀绿意浓,休言花落水流东。

春光未肯随风去,藏入深山碧树中。

西湖

烟笼翠柳绕西湖,三五游船弄碧波。

若是苏堤君漫步,不妨小坐听莺歌。

听涛

听涛海上能无悟?望月楼头自有思。

万里云山万里梦,一生书画一生诗。

枯花

瓶插鲜花别样娇,读书伴我至深宵。

香消月下已多日,楚楚可怜不忍抛。

英雄

气豪每欲壮山河,志浩岂能由逝波。

铸就青锋三尺剑,替天行道斩妖魔!

谒古寺

每逢古寺叩山门,一束鲜花礼佛尊。

暮鼓晨钟开语性,智风慧雨育灵根。

蕉影墨华

蕉影幽幽绿染窗,墨华一砚伴茶香。

挥毫拂纸随心意,难得好书有几行。

狷介

素莲劲竹本清真,不合时流不入尘。

雨夕风晨数十载,依然狷介一书生。

此心

此心与世原无争,惟独墨华不让人。

铁砚磨穿风骨健,寒梅傲雪自生春。

落花

何来一地雪?风起落樱花。

无奈春将去,日斜飞暮鸦。

瓶梅

梅开冬夜雪,瓶插一支寒。

明月留心上,清风拂袖间。

题壁

秋到深山万木苍,千年古寺独徜徉。

蛛丝络壁尘蒙字,拭去犹闻旧墨香。

民族村

藏歌彝舞见风情,傣女鲜花胜彩云。

铜鼓声中共泼水,一时春雨湿衣裙。

肃南

时见牛羊碧草间,肃南八月天微寒。

清泉流处雪山下,敬酒一歌人半酣。

夜读琵琶行

秋水盈盈秋月明,书斋夜读琵琶行。

香山难怪青衫湿,不是伤心不共鸣。

水仙花

时至天寒别样新,临风碧影映冰心。

骚人难怪沉吟久,花以水仙韵最清。

庐山

庐山秀出太江边,滴翠生凉别有天。

更喜深潭飞瀑水,尘心涤尽可成仙。

朱家角

船泊岸边一树高,悠长水巷似民谣。

潇潇春雨朱家角,撑伞是谁过石桥。

弄翰

灯影茶香远市声,图书满架一支春。

弄翰依然小窗下,诗砚只教莫积尘。

风骨

吟咏仍然情尚真,想来竹石是前身。

一生风骨撑天地,剑气萧声共月痕。

寒花

独抱幽芳自守真,岂随黄叶落风尘。

秋深林谷无人迹,寒水一潭月半轮。

写竹

写就潇湘竹几竿,顿时清气溢窗阑。

力遒韵雅赖风骨,绝不浮烟绕笔端。

论书

临帖百家是法门,读书万卷可通神。

雕虫小技凭精力,流水到时渠目成。

清宵

风寒木叶落,水碧秋无尘。

自有相怜意,清宵月对人。

晴窗

石砚盈香墨,晴窗抹日晖。

笔随春水走,神共夏云飞。

北海道

莫道春风北国迟,雪山映日水流时。

随人飞鸽自来去,五月樱花一树诗。

武夷山

山草岩花峡谷风,清溪九曲绕诸峰。

顺流竹筏逶迤下,一片翠微细雨中。

天山天池

天山雪笠藏瑶池,不见仙莲意趣迟。

仰首长空挥手去,萧然惟有云杉知。

飞机上鸟瞰新疆

天山日照千秋雪,大漠风吹万里沙。

几朵浮云缓缓去,长河只见一痕斜。

五十初度

飞鸿万里骨峥峥,如水年华五十春。

笔挟风涛豪气在,琴心剑胆是平生。

闲庭漫步

漫步闲庭惹梦思,几番风雨落花时。

年来鬓白意兴淡,唯有园林唯有诗。

清秋时节

清秋时节意如何?不在东篱与玉壶。

竹影分明风正定,一窗皓月半床书。

枕书

无奈书斋兼卧房,图书几架一张床。

莫言床上书凌乱,夜卧枕书梦亦香。

赠柴田木石

渝州相识记犹新,一别多年书道精。

五月春风过札幌,樱花时节又逢君。

白鹤

顾影自怜卓不群,只知泉冷与松青。

寒秋引颈一声唳,直上长天逐白云。

在心

春兰秋菊各当时,求道在心格物知。

水滴石穿须力索,风吹花落任天机。

墨华

不解之缘是墨华,临碑读帖写摩崖。

独标风骨艺坛上,濯古来新成一家。

书斋

月白书斋静,风清竹影斜。

低声吟绝句,泼墨画荷花。

有感

志得知鱼乐,心安觉路平。

山高松愈劲,野旷月尤明。




0
网站公告
图片新闻
书法理论

名誉顾问:沈鸿根 顾问:柯昌福

艺术指导:沈鸿根。
柯昌福。


网站地址:沪南路2157号1715室 邮政编号:200135
专用邮箱:kcf18016440177@qq.com 联系电话:13122456476 沪ICP备16037625号 Copyright® 2014-2016